帕克范例与中国酒市场

作者: Michael Cervin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毫无疑问,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葡萄酒酒评论人,即使在中国,他的评价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然而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情况如何?它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如果能,是否有一位如帕克般的权威人士,可以让公众臣服于其对酒的评价?日益变化的葡萄酒行业又是否仍然需要这样的人士?

黛布拉·梅宝迪(Debra Meiburg),一位在香港生活了将近25年的葡萄酒大师、极受尊敬的酒鉴定师、香港国泰航空公司葡萄酒与烈酒比赛创始人及《南华早报》葡萄酒专栏作家,她说,“帕克的观点仍然非常具有影响力,我不认为在中国能有这样一位可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意欲的人。”她还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不看重亚洲人的酒评论,因为亚洲酒评论人在葡萄酒界还是新人,他们经验不足。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西方酒评论人(也就是非亚洲人)天生就对葡萄酒了解更多。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的地域广、人口多,比如,北京的消费者对上海的酒评论家通常不熟悉,因此存在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不允许只有一个声音来反映酒的可选择性,另外就是,既然晚餐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中国菜都是很典型的全部一次性上,而且带一系列的服务,要找到一款酒或是几款酒来搭配这些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断发展的中国葡萄酒行业迅速得到关注,目前大部分酒评论主要来自帕克、《品醇客》(Decanter)和《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梅宝迪说:“作为一个新兴的葡萄酒市场,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和行业从业人员更加依靠于国际的酒评分数,而不是国内的酒评”。另外,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仍然较低。葡萄酒作家,鉴定师,同时也是拥有葡萄酒大师和侍酒大师双头衔的三人其中之一的道格·弗罗斯特(Doug Frost) 补充说: “在中国,葡萄酒主要是作为礼品来购买,主要是用在宴请客人的时候,买好的葡萄酒来宴客主要是为了体现某个场合或者客人的重要性。因此,中国消费者购买时基本都有一定的模式,即参考第三方的评价或酒的分类评级。有鉴于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即使将来帕克退休,在决定哪种葡萄酒最好时,中国人依旧会依赖帕克在《葡萄酒倡导家》(Wine Advocate)上的评论。”

在中国会不会出现“帕克”?对此,弗罗斯特说:“无论是通过取得侍酒师或葡萄酒大师头衔,还是在其它国际承认的成就方面,中国新兴的酒品鉴师,都将很有希望获得国内外的认可。也有许多西方的葡萄酒评论家已经或者曾试图影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但中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及饮食的多样性,一个葡萄酒作家如对此不熟悉,就不太可能作出有见地的评论并影响消费者。” 但是,中国也许不需要一位亚洲的罗伯特·帕克,随着时间、购买态度和购买模式的不断变化,过去葡萄酒评论家的巨大影响可能将变得非常有限。

让-米歇尔·卡茨(Jean-Michel Cazes) , 管理着法国最负盛名的酒庄之一的靓茨伯酒庄(Chateau Lynch-Bages)。像许多人一样,他不在意帕克的影响及其葡萄酒评分。卡茨说:“对于个人或基金的投资决定,参考帕克的酒评很方便。但这也容易投机,使得高分葡萄酒的需求大增。这其实对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并无好处, 也导致绝大部分爱酒人买不起高分葡萄酒。” 卡茨还表示,一些葡萄酒酿造者,出于商业原因,会根据评论家的打分规则来酿酒。对此,获奖作家、演说家和葡萄酒咨询师,莱斯利·萨菠科(Leslie Sbrocco)认为需灵活看待,她说:“具有公信力的专家意见还是需要的,但消费者意见的影响力,正通过社交媒体迅速的扩大。尽管我想不会有另一个罗伯特·帕克,但朋友推荐一直以来是葡萄酒销售的最大驱动力(尤其是在女性和年轻人当中)。 现在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使用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他们的行为也改变着葡萄酒的购买模式。” 同为葡萄酒作家和侍酒大师的安德里亚麦·罗宾逊(Andrea Immer Robinson)对此持赞同观点:“我认为,互联网也在影响着新兴的评级机构和专业人士。此外,对自己对葡萄酒的品味和选择,消费者也越来越自信。诚然,目前许多酒庄试图生产 “帕克”式葡萄酒以期取得高的评分。但也有许多酒庄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多样化的葡萄酒还是有很多可供选择的。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葡萄酒编辑,乔恩·邦妮(Jon Bonne)说:“即便如此,有人认为帕克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无论是在法国、中国或美国,葡萄酒的评分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10年后,百分制的酒评体系在还有多大影响?最初,“婴儿潮”(出生于1946-1965生育高峰期)的一代制定并使用这个酒评体系。但随着这一代人逐渐退出市场主力,年轻人将不再那么在意某葡萄酒是否有94分。他们关心的应该是酒的品质以及酒与食物的搭配。”德国的一位酿酒师恩斯特(Ernst Loosen)持赞同的观点,他说出了许多酿酒师在心里认同但在口中却极少说出的话,“感谢上帝,我们可以不受帕克酒评的影响! 说真的,我不在乎排名等级。记者总是会在文章中使用某种排名或打分,无论是100分,20分或5星, 这点我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酿酒师要靠自己的视野和理念, 酿出优质的葡萄酒来赢得声誉。”

暂且不提罗伯特•帕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的转变, 而中国葡萄酒产业则或许需要某个专家来评定酒的好坏。弗罗斯特说:“ 我们必须认清统一的口感是不存在的,有人喜欢酒精含量高一点的酒,而另一些人则不然。帕克鼓励酿制更大、口感更丰富的、更强劲的葡萄酒,因为他个人喜欢,同时许多人也钟爱这些类型的葡萄酒。” 无论中国人的喜好是高酒精度或是口感含蓄的酒, 但中国作为葡萄酒生产国的能力,我们必须认清。

地理学教授葛瑞格·琼斯(Greg Jones),目前在南俄勒冈大学环境学院从事葡萄酒产业应用研究,说道:“无论是在葡萄酒的消费还是生产方面,中国在葡萄酒产业迅速爆发并将可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国际上对中国葡萄酒产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了解甚少。” 因此,很少人会了解中国对全球葡萄酒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弗罗斯特说:“中国现在大量种植葡萄和兴建酒庄,大量优质的中国葡萄酒不久将面市,并可能轻易打入国外市场。” 他同时也大胆预测“中国葡萄酒的在未来5-10年内将在国际葡萄酒交易市场上占据极大的份额。而在中国国内,哪些酒庄将赢得青睐?那些品种和口味会受欢迎?也成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时间会给出答案,各方对中国葡萄酒的期望很高。梅宝迪称:“中国一旦生产一流的葡萄酒,整个葡萄酒行业必为之撼动。目前中国大多数酒庄尚未着眼于国际市场,然而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随着中国葡萄酒文化日趋成熟,很多具体问题也得以解决(例如如何适应数以千计的小规模种植者,以及政府控制下的交易环境等),另外,“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最新公布的对葡萄酒产业的监管政策。这一切都说明,无论中国采取怎样的举动,都将对葡萄酒的国际格局发生影响。中国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利用葡萄酒评论家的酒评来填补缺口。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

 

 

作者简介:迈克尔·卡尔文,葡萄酒酒作家,定居美国加州,为多本葡萄酒杂志撰稿,著有若干葡萄酒专业书籍。Michael Cervin, a wine writer and author based in california, has written for wine magazines and many other pubilcations about wine, beer, spirits and even premium bottled waters. California Wine Country is one of books he has published.

作家其它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