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中国市场南澳西拉的盲品小记

作者: 百尝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A Blind Tasting of South Australian Syrah

主题很清晰:葡萄品种是西拉,产区是南澳。


了解了这一点,喜欢葡萄酒的朋友脑海便会开始回放,或是从网络、或是从书本,得来的对澳洲、对西拉的知识。


在法国叫Syrah,在澳洲叫Shiraz,是一种精力充沛、扎扎实实的葡萄品种。可以酿出颜色黝黑、结构饱满、浓郁沉实、深具香气、强而有力的葡萄酒。香气以黑胡椒、白胡椒、黑橄榄、香料、果酱、尤加利树、甘草、烤肉、巧克力、皮革等等为特点。


伊朗有个与Syrah同名的港口,据说是西拉的故乡,乍听有些奇怪,且不去管它。以前澳洲很多酒标会标示Shiraz/Syrah,是对原创的尊重,澳洲的西拉确实来自法国南部的罗纳谷。这种现象现在少了,更多的酒标去掉了Syrah。澳洲酿酒人更自信了。


在罗纳谷西拉的历史悠久,特色分明,权威出众,顶级酒无论品质还是陈年能力,与波尔多相比都毫不逊色,是帕克的所爱。


当欧洲移民来澳洲闯天下时,开垦土地,种植葡萄,多数乃医生所为,葡萄酒更多是作为医药用途,当然顺便也拿来喝喝。西拉后来被肯定为澳洲最杰出的葡萄品种,为澳洲葡萄酒赢得名声则是多年以后了。


南澳的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是澳洲最大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此区的西拉香气外放,口感丰盛;麦克雷伦谷(McLaren Vale)则更近海,海洋气候的影响更明显,此区的西拉优雅坚实,温顺丰美。


这次盲品便是以这两区为主题,规模虽不大,分为两组共12款酒,但都是国内能买到的知名品牌,第一组零售价在100元至200元之间,第二组则在300元至800元之间。允许混酿,以西拉作为主导品种就好。

一直以来都很欣赏澳洲酿酒人的一句话:“我们不做垃圾酒。”亲耳所闻。事缘有国内酒商一直进口一欧元的法国酒,然后在一次酒展上问澳洲人能不能做更便宜的。中国人问得理所当然,澳洲人答得大义凛然。任何事情都是要成本的,吸引消费者,酒瓶子还要高大上,酒标要改得漂亮、塞子还要软木塞,这些都是固定成本必须要付出的,那么还要便宜,你想酒商能装啥进去给你?这时候只能克扣瓶中液体的成本了。


好吧,话题扯远了。还是开始品酒吧。

盲品队伍分为六组,每组5人。分为广州饮食传媒的从业人员组、葡萄酒经销商组、消费者组等。盲品在这样的一种场域,所有的酒、品酒的人,都处在不可跳脱的处境中,酒的水平、品酒的水平皆如是。面对一堆来源不明的酒,只能怀着一种不可跳脱的被动性置身其中。自己和资深葡萄酒鉴赏家冯卫东先生,则是应邀作为监场嘉宾另列一组。

第一轮:六款酒。
很多人都迫不及待,服务生刚倒下酒,便着急地闻着。我有我的习惯,等六款酒倒齐,才开始快闻一遍,根据第一印象再把酒分开两组,462、531。


因为2号酒服务生倒得太少, 而且酒有些封闭,让给加些。毁了!后加的和刚才不是同一瓶,酱油味明显,显然这瓶是在市场流通时受过热,令酒质快速发展了。这令它显得无助,虽然在杯底、在缺失处它顽强地试图表述自己,我考虑了一下,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将它的名次调到3号酒之后。虽然品尝起来这酒其实品质不错,但是盲品场合还是需要尊重一下即时的表现力,对各酒也才公平。


“澳洲葡萄酒最重要的品牌印象,如同那些重视行销的澳洲人所说,就是酒质的稳定度。每一瓶澳洲葡萄酒的品质都会达到某种最低限度,让大家都能接受。”(《世界葡萄酒地图》)


确实,这一组从表现看可以明显分为两个层次,两款表现力最突出,三款相对比较平淡,2号酒出现状况则是因为保存,六款酒都没有任何来自酿造上的错误。


从口味上,有些酒太酸、有些酒过甜、有些酒酒精感过强,不是酿酒师没有能力去达到品酒师要求的均衡,因为这个级别、这个价位的酒,酿出来并不是给品酒师评分用的,而是给消费者在餐桌上和食物一起享用,酒需要和食物一起达到味道、口感甚至营养的均衡。酒是餐饮的一部份。这时候的过酸、过甜、酒精感并非是有待修复的缺陷。


有时候酒的非均衡性恰恰就是为了在餐桌上和食物的结合达至均衡。


至于品种特色、产区风格,这轮的酒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不过,就像刚才说的,这个级别的酒不应该让它身担重任,在餐桌上能做到适口好喝就好。


第一轮:我最后的排名是465、321。
综合所有组别只取前三名的最后排名则是:3、4、5。
第一轮酒款:
1、利达民Lindeman’s Shiraz-Cabernet 2012
2、杰卡斯Jacob’s Creek Shiraz-Cabernet 2010
3、安戈瓦Angove Shiraz-Cabernet 2012
4、奔富Penfolds Koonunga Hill Shiraz 2012
5、玫瑰山庄Rosemount Estate Shiraz-Cabernet 2012
6、安戈瓦 Angove Long Row Shiraz 2012

第二轮:同样是六款酒。


从颜色看2号和5号最贵了,颜色黝黑、深迥。特别是2号酒像披着黑斗篷,封闭着,沉默着,固守着黑暗元素,什么都不透露。“黑暗,它的秘密,它的危险和财富。”


第一感觉的排名是:256、431。


抹去视觉印象,从香气、口感、表现力我的最后排名是:543、162。


4、6号酒显示出优雅的一面,好吧,线索清晰可见。我必须从这一点的确定性出发,猜想它们来自麦卡伦谷,无需举棋不定。其它酒款品质说来也都不错,偏于巴罗萨风格,表现出品种和地域特征。


好酒总有它内在的直接性,一喝就是。特别是南澳酒带着不可剥夺的甜美而丰腴的印记,以凿凿有据的方式现身,也勇于表现。


当然,有年份差异的因素、有盲品的时间限制,相比较4、5号表现得更开放,首先达至更易饮的状态。


5号酒奔放,讨人喜欢,在这轮酒中它的口味并非更浓,而是酒体结构更清晰,更富有表现,它的表现力有一种并非复杂的充盈感。像美丽而又自知自己美丽的女子,总能很好地在众人中脱颖而出。4号酒自始至终的优雅我其实更喜欢,也富有变化,要理解它必须下功夫,确定它并不略逊一筹。但是,当下5号带给我更多的感受性,这酒像花儿一样毫不费力地打开自己。好吧,顺从它,给它第一。


6号酒应该年份新,新年份的酒难免总是沉默着,尽管我们知道在它的沉默中应该蕴含有刹那间冲破沉默而迸发出真正表达的各种可能,却最终从很多程度上讲,没有真正进入言说的世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支酒不好,只是体现出:在现阶段这酒没有表现,不在开放的时候。有品质但是需要更多时间热身,要像一个舞者,音乐已经响起,翩翩起舞才是,这时候无动于衷就得出局。


2号酒出乎意料,和色泽的暗示相比香气和口感完全暴露了它的浅薄,除了过量萃取的色素,没有多少风味物质,一付冷冷的面孔,披着松松垮垮的外衣,什么都不泄露,只是扮出来的深沉。


最后,这一轮大众排名是:5、4、3。


第二轮酒款:
1、禾富酒园Wolf Blass Gold Label Shiraz 2011
2、彼得利蒙Peter Lehmann Eight Songs Shiraz 2008
3、马华克Maverick Twins Barossa Shiraz 2009
4、安戈瓦家族Angove Vineyard Selection McLaren Vale Shiraz 2009
5、奔富Penfolds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2010
6、安戈瓦家族Angove Family Crest Shiraz 2012

在两轮的个人排名我都给了“奔富”第一。


好吧,“奔富”具有无可撼动的大众喜欢的口味,抓住了普遍有效的舒适性,它的直线性的表现力恰好适应这类的盲品,百米赛跑,瞬间赢得一切。


我该为自己的大众口味羞愧么? 我想了想,它有几个对手不在,但是结果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品酒总有一个始终存在的诱惑,就是从杯中嗅出的、品出的,都是最乐意迎合自己的预设概念的东西,盲品避免了这点。


“奔富”如何做到吸引大众注意?尽管有些抗拒,“奔富”的整体风格一向具备一种命令式的简洁和确定性,无论仰慕者还是坚定的反对者都不能否认。其实也正是通过数次的盲品,我克服了对“奔富风格”的轻视和反感。

每一个人对酒的理解都有特殊性,只有当他扬弃自己的固执到达葡萄酒的普遍性,他才算真正理解了酒。


这次盲品活动结果的得出,真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排名,特别对酒商而言。承不承认都无关紧要,“奔富风格”已经成为一种衡量标准,起码在中国市场,说得当然是它不可剥夺的大众口味,必须得承认,它已经建立了消费权势。


安戈瓦家族的酒表现出卓越的性价比,也带领我们领略了麦克雷伦谷优雅收敛的风格,展现出西拉多变的风貌,给予消费者另一种选择的可能。和巴罗萨谷宽厚、迅速的风格相比,麦克雷伦谷并不逊色,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然而还需要更多,麦克雷伦谷需要增加它的深度和风味的集中。无论如何,此区葡萄酒的品质不管对酒商还是消费者而言前景都充满了诱惑,值得期许。

 

作者简介:百尝:20世纪90年代初于香港进入葡萄酒行业,10余年葡萄酒专栏写作经历,资深葡萄酒鉴赏家,葡萄酒专栏作家,国内首创葡萄酒评分标准的教材《葡萄酒入门》的作者。

作家其它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