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漫谈(5):世界贸易组织、柳传志跳农门和全球食品的海国图志

作者: 肖平辉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Food Law (5): WTO, Lenovo’s Agri-foods and Global Foods

14世纪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夺去几千万欧洲人的生命。在14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国际港口为防范高致死性的流行病如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疾病,对跨境旅客执行隔离进行卫生检查。具体做法是对要求入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在进港前一律滞留,进行主动隔离40天的防范措施。如果在此期间未发现船上人员染有传染性疾病,则允许船舶进港和人员上岸。这种带有强制性的隔离措施,对阻止疫病的传播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后,该方法在国际上被普遍推广,并逐渐形成了“检疫”的概念。这种用于防范疫病的隔离检疫措施后来从人的检疫逐步运用到阻止动物、植物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方面,也便逐步衍生出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早前出入境的检疫对象很多是人、活体动物和植物。随着人类技术掌握,活体动物和植物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制造品便于国际商品贸易,虽然入境的制成品没有或很少有疫病的可能,但它毕竟是外来物,有安全风险,所以原来用于动植物检疫的防范风险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检验商品是否有其它安全风险,也便有了今天我们的商品检验。如果入境的商品是食品基于其为人所食用,也就变成了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的检验。

早先,中国在各边境口岸的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是分开的。后来出于通关的便利性,于1999年对口岸检验检疫进行了三检合一改革,三个部门并入成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司进出口商品检验、动植物和卫生检疫。但是对于中国国境内的商品生产,还有一个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监管。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按照世贸组织规则一国不能同时设有两个职能重合的部门,于是在国务院层面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成立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质检总局。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质检总局作为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监管者。质检总局与商务部、海关总署三家机构都对接世贸组织分别行使技术标准、贸易自由化和关税等职能。质检总局对于进出口商品列出一个检验检测清单,对于清单上的商品必须由其指定机构进行检测。质检总局也正是利用法定检验等手段进行卡位,不断强化了自己职能,引发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不满,也引发了中国技术性壁垒的讨论。举个例子说,为什么进口葡萄酒就必须到质检总局指定的机构检验,而不是交由市场上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从世界贸易组织法来看,这就是技术性壁垒,是阻碍商品自由流通,增加国际商品流通成本的措施。

    现在有一种意见主张将质检总局分拆撤并。首先是将所谓的法定检验逐步交由第三方检验机构来执行,然后将质检总局相关职能归并和吸纳到海关、卫生和农业部门。撤并后,中国政府不再做技术检验或只做很少量的技术检验,主要精力放在进行标准制定。倘若如此,对于中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或是一大福音。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一直是一个巨大的体制问题。中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的食品标准只是整个标准化里的一个子体系,并不是独立管理制度和根据其特点做特殊化处理。食品标准在中国由于制定部门繁多,所以分类名目也多样,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在这四级标准中还有所谓的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其中的行业标准最为复杂和坑爹,也就是各部委都可以制定相关标准,所以经常出现标准打架现象。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废除了食品安全里的行业标准,缩减为三级标准。但是与食品有关的非安全性标准如食品质量标准仍旧是四级。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如何跟国际接轨:一是让别人来理解和接受中国的食品标准,二是中国的标准跟国际标准对接,处理不好,会是很大的问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成立了国际食品标准法典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国际食品标准制定的政府间组织。中国是成员国之一。通过这个机构制定的标准理论上对各国政府并没有强制法定效力,所以成员国政府可以不当回事。所以早年中国政府也只是参加会议,以学习为主。但是等到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后,情况发生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法对成员国是有约束力的。而维系世贸组织有关食品贸易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协议)明确提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是国际食品贸易的参照标准之一。所以中国再也不能稀稀拉拉地参加国际食品标准法典委员会,2006年中国申请作为农药残留委员会和食品添加剂委员会主席国获得批准,一口气成为这两个委员会新任主席国。

    中国有些食品产业的后进生,别看他们是后来者,对世界食品法的精髓还是理解到位。2009年,中国有个IT业老头叫柳传志,联想控股董事长确定将农业作为今后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2010年成立了农业投资事业部。柳的口气不小:先从水果起步,逐步进入肉类、杂粮等项目,最后是粮食,最终要致力打造一个统一的食品品牌,这个品牌现在叫佳沃。经过两年多的中国及海外布局,2012年,佳沃集团除了在多个省份建立起规模化的蓝莓和猕猴桃示范园,还在智利、澳大利亚、北美洲等地,寻求投资和技术合作。柳传志对于自己的跳农门,信心满满,收益不会少于他精于深耕的PC产业。他进入农业食品产业有信心拿到品牌和技术两个溢价:“当前农业食品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安全感,老百姓不知道敢信谁,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联想的做法就是要做出过硬的口碑,形成品牌,从品牌中得到溢价。第二,现在正在进行土地产权机制的改革,过去土地分成小块的时候是没法发挥农业技术的,现在我们要把农业技术发挥出来,从技术中得到溢价。”柳还有一个“三全模式”理论:全产业链控制、全过程追溯和全球化的布局。

老柳进入农业食品不是要当傻子,商人逐利在商言商。他一定是看到这个产业的利好。从他的三全模式里头我们还是看到了他对全球食品法律精髓的理解。全产业链控制目的是要达到食品的安全性,产品有了质量,树立了安全性,也就树立了品牌,从而它所谓的品牌溢价就达到了。至于他提到的全过程追溯,对于一个IT老兵, PC产业的经验给了他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全程追溯的无限可能。所以他在农业食品里头的农门经验可以改造政府食品安全可追溯理念和实践,从而达到他提到的所谓的技术溢价。老柳的全球化布局实际上就是对笔者今天前面讲了一大堆的废话的最精辟解读。老柳跑到南美洲圈了一片地,种水果,水果成熟了经过南美海关远涉重洋登录到中国边境,再通过中国商品检验和海关放行最后才来到寻常老百姓家里。当你在享用这些美味水果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些水果严重冲击到国内生产商或者是有一些可能含有某些害虫而被腰斩拦截,我们的谈论又回到了食品法……

讲到这里,笔者的思绪开始飘到法律之外,这通常是笔者思考的一种方式方法,打破边界和思考无极限。老柳跳农门或纯属无奈。老柳四十岁开始创业正好赶上PC产业的兴起,他正好赶上时代,于是成就了联想的PC界大佬地位。但是现在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时代,而这些要么被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如华为的任正非拿去,要么被新生代的马云等牢牢卡位。要知道PC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微利化的产业了,所以他要思考联想接下去能做什么。但是作为一名实业家,老柳思考毕竟是实业的,于是他寄托了农业。他的进入,让笔者联想到中粮集团。老柳说他最终是要进入粮食,要知道粮食是中粮发家和看家本领,而且中粮还是国企。笔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中国的消费者在越过政府自己做主向食品生产商主张自己的权利,提到中国开始进入消费者公民时代。事实上,联想的跳农门也似乎预示着中国的农业食品生产开始从国企垄断模式进入民营模式的公民时代……

是否意味着,如果未来中国的农业食品产业前景更明朗了,更多的看似不搭界的工商资本将进入这个领域,时下最流行的商业话语莫过于转型二字。但是转型不是随便说的,转是转了,行不行就只有用事实来说话了。中国大量的制造业还是人海战术,像海尔等动不动就是几万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常员工三餐至少两餐是在公司完成的,试想这么多人就餐,现金流也是惊人的啊,如果可以,制造业都可以圈地种菜,一来可以自供,多的往市场上卖。但话又说回来,看似不务正业的这种活,在中国语境下唯一的法律风险就是把本该与食品安全切割毫无关联的企业,跟食品安全也深度捆绑起来,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还影响企业主业品牌。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思路……就此打住,好些都跑题了。

The Word Trade Organization is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sponsibl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cluding trade in foods. It recognizes food standards created by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as the benchmarks for food exports and imports. Because different nations apply differing procedur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foods, there are enormous technical barriers regarding foods moved from one country to the other. The regulations and relevant national agencies for preventing that problem are sometimes problematic themselves. China is a typical example. There are new entrants in the agri-food sector in China. Lenovo for instance, one of China’s best brands in personal computers is purchasing land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duce fruit for the Chinese market. Lenovo, though a very new entrant has a great grasp of world food regulations and policy, and adopts a well structured mechanism to build its image of the new brand, Joyvio. According Mr. Liu Chuanzhi, the founder of Lenovo, the new brand will embrace a Three Fullness Motto for its agri-food products, namely, a full food chain, full traceability and full globalization.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agri company’s ambition can embrace well what food regulation expects.

 

作者简介:肖平辉,南澳大利亚大学食品葡萄酒法博士,并获管理学及欧盟法双硕士学位;目前居澳大利亚,长期观察全球葡萄酒产业政策及西方国家慢餐/食(Slow food)运动;曾受训于欧洲公共管理学院(EIPA),研习葡萄酒贸易法规;资深中文持证导游。

作家其它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