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政治漫谈(1):开篇语

作者: 肖平辉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Food Politics (1): Preface

随性的写作,很过瘾,就着阳光,弄点音乐,坐落在厅堂中央的咖啡厅,人来人往,敲着键盘。虽然在咖啡厅,就是不喝咖啡。有坚持,可任性。这会,我在写食品政治的专栏。开篇语,很难写,真的很难写。可我知道如果写好了,往后就阿弥陀佛了。其实这些年的写作都是对生活动态的静态思考,从记忆里抽取、加工、提炼、修剪后成型了才发给编辑。

何谓食品政治,食品为什么有政治?

有至少两个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政治是斗争、杀戮和流血,那是往痛苦上说;如果说得无关痛痒一点,政治是竞争合作下的所有社会关系的高度总和。为什么会有食品政治?其实这是因为食品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和重心,人类根本无法离开它而生存。这里不是说食品本身是政治,而是说它是人类政治的标的物,是政治的客体。食品的政治说得残忍点,可以为了食品而相互杀戮、流血。而在相对和平和大家都有饭吃的日子里,大家维护着秩序,创制食品获取、分配规则。

还是漫谈,还是随性。我认为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与食品的交集都可以组成食品政治,所以因为它的无处不在,它也就顺便随性了。很喜欢罗振宇的每天一分钟的罗辑思维,我也不研究他,只是随性的每天打开微信,听听他的喃喃自语,点滴里头或有大智慧,或仅仅为娱乐自己。早上起来以往伸伸懒腰,现在换成听听罗辑思维,然后下床做早餐,这便是我一天开始的食品政治。

2014年2月,美国通过了《2014农业法》,这部法被CNN称作为食品法案绘制出了未来五年美国的农业政策,决定了美国人未来种什么和政府扶持干预政治措施,是美国食品产业最源头的政治图谱。为什么一部法律会成为最高的食品政治图谱?道理很简单,人类所有的食品几乎都源自农业,政府支持种什么,禁止种什么,直接支持还是间接支持,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最终能够吃到什么。我谈政治这里给却读者诸君提到一部法律,其实是想表达这样一个理念:法律是政治最后表达,政治为法律抒写宏观。读者往后看去,一定会读到与我之前写的食品法专栏有似曾相识之感。这就对了。表达和叙事体例不同,但大体主题是相似着的。这个有关食品政治的专栏,写的会比食品法更加烂漫,更加抒发和更加天马行空。因为政治本来就是让人云里来雾里去。不是我使然,是政治使然。

玛丽恩·内斯特尔(Marion Nestle)是纽约大学研究食品政治的教授,她专门写过一本书——《食品政治:食品工业是如何影响营养和健康》(Food Politics: How the Food Industry Influences Nutrition and Health)风靡全球。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去阐释了食品工业是如何利用它们强大的游说力量,揭露了食品工业对政府政策的强大影响力。我并没有试图去看她的作品具体内容,这样子,我才可以写出自己特色,但基本上我可以把她的书的大致框架猜出大概。

原始社会人们食不果腹,吃不饱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食品政治,部落A和部落B可以因为食品不足而发生战争烧杀抢掠。因为口粮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用一个叫做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的词去囊括。时至今天粮食安全仍旧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因为食品供应量的问题悬殊很大,依旧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发达国家人们讨论如何治理社会普遍性肥胖、营养过剩问题,更有甚者过剩价格低贱的食品被用作转化成酒精或其它生物燃料用作生物能源。地球耕地是有限的,而在非洲却有很多国家依旧挣扎在吃不饱的死亡线上,发达国家却将玉米等作为转化成汽车用的生物能源,甚至“诱惑”一些发展中国家种植用作生物能源的作物,更甚至到非洲地区极不发达国家圈地来种植这些作物。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到底合不合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些图景俨然构筑了一道路上跑的汽车、工厂机器等与人争“食”的风景线,到底预示着怎样的将来。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粮食安全上的“战争”是当今食品政治地图新兴的风向标。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政治里永不落幕的经典问题。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有很多种新的业态形式,转基因和动物福利是其中的典型。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现在基因工程不仅仅运用到植物源,动物源食品也成为趋势,比如基因改良过的鱼。由于不同于几千年来人们的食物链,人们担心这些新的食品会有安全隐患,即使对普罗大众没有问题,会不会有一些人会对这些食品过敏也不得而知,所以消费者就会和生产者“战斗”,最激烈的表现是消费者直接要求这些食品退市,比如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荷尔蒙牛肉和转基因食品的贸易站。比较温和一点就是要求生产商在预包装食品上标注转基因食品的成分。这些“战斗”就是食品政治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动物爱好者,在东方人们或是因为宗教缘故,对动物源食品开始苛刻起来。比如猪肉,有人认为猪也有权利,如果人类必须吃猪肉,也必须至少给予猪基本的权利保证,比如让猪在更舒适快乐的地方成长,杀猪的方式更加仁慈一些。科学家还对以上这些诉求找到更加科学人们又容易接受的理由。猪如果过得快乐,屠宰的方式更加人性,产生的猪肉会更加安全。这是因为猪在快乐的环境中产生更少的毒素从而人们食用也会更安全。因为给与动物一定福利也是一个食品安全的问题。再延伸出去,动物福利还是一个人类心理安全问题。比如反对杀猫杀狗做食品的人认为,猫狗之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表达,人类因此应该很好地爱护它们,而不该杀之取肉。于是动物杀与不杀,如何杀也成为一个争议的话题,在发达国家已经上升到国家政治法律层面,如今,这些也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全球贸易一体化纵深发展,使得食品也全球化。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大卖全球。如今借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时下轰轰烈烈的跨境电商,中国人的食品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今只要你愿意,西北的一个农村人也可以吃到美国的车厘子、澳大利亚的海鲜。但是与此相应,人们也在反思,食品工业化,标准化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无处不在的快餐、廉价的可乐汉堡在带给快节奏白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富贵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反快餐文化运动兴起、食物本地化运动、绿色有机生活、尊重小农生产者和传统的慢食运动成为对抗快餐文化和全球化的有力武器。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发起了慢食(餐)运动(Slow Food Movement),号召人们拒绝按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的汉堡等单调的快餐食品,拥抱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这场运动如今成为全世界小农的盛宴,但远没有达到冲击食品大工业文明的境地,但它为人类往前追溯父辈饮食传统、尊重文化、拥抱家庭提供了一个文化观照的样本。而如今快餐和慢食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在某些时候彼此融合借鉴的食品思维构成了食品政治有趣的一道风景线。

我喜欢逛逛中国的集市,不管它人色匆匆噪杂不堪,不管它五色杂陈污浊不堪,我到了那里,对食品的思考变得清晰很多起来。如果读者诸君问我对中国食品政治宏大愿景有什么观点和预测,我会直抒胸臆,溢于言表。中国是一个有宏大叙事背景的国度,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冲击性的社会变革和不断解构的消费者使得中国变成溢出世界上最有阅读价值的食品政治秀。食品电商、街头食品、转基因等等,如果你要我去列举,实际上是列举不完的,所以写这个系列也只是一个引子。从今往后,我愿意边写边学习在这个话题上给大家补充更多的主题。

 

Food politics can be all the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food chain including production, control,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food. These political aspects influence the availability, safety and quality of the food supply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Whereas food stakeholders like farmers, food processors, wholesalers, retailers and consumers are traditionally affected by domestic food policy and laws, globalization of food trade influences food politics as well. This series of articles will focuses on most political factors relating to food security,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More precisely, debatable issues surrounding biofuels, organic and slow food movem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among others will be discussed.

The US in 2014 passed the farm bill. Though it's called the farm bill, in truth, it's more of a food bill, which lays down a political map of eating and farming policy in the US, including what the farmers grow, what the consumers know about their dinner and how much government spends in the process for coming five years. Prof. Marion Nestl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a nutrition expert, wrote a book named Food Politics: How the Food Industry Influences Nutrition and Health, which provides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US nutrition policy and food industry’s active part in shaping government dietary guidelines and hence, public health. Nestle is obviously an expert of food politics. But I did not read the book for my coming articles and decide to read it after I finish this series.

 

作者简介:肖平辉,南澳大利亚大学食品葡萄酒法博士,并获管理学及欧盟法双硕士学位;目前居澳大利亚,长期观察全球葡萄酒产业政策及西方国家慢餐/食(Slow food)运动;曾受训于欧洲公共管理学院(EIPA),研习葡萄酒贸易法规;资深中文持证导游。

作家其它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