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地,一个被“雪藏”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区 Riverland, an Underestimated Wine Region in Australia

作者: 李木水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澳大利亚有65个葡萄酒产区,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经常听说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区有巴罗萨(Barossa Valley)、迈拉伦谷(McLaren Vale)、库拉瓦拉产区(Coonawarra)等。但是出口到中国葡萄酒最多的产区却是河地葡萄酒产区(Riverland),也是在市场上提到的最少的一个产区。来自河地的葡萄酒往往在产地上不标识河地,而标识“南澳葡萄酒”或者“东南澳”葡萄酒。

Riverland

河地产区位于巴罗萨产区东边的一个东西走向,沿着墨累河(Murray River)长约330公里的产区。河地现有葡萄园总面积20000多公顷,每年的葡萄产量达40多万吨。因为依靠墨累河的水源灌溉,每公顷河地葡萄酒的产量能达到临近葡萄酒产区巴罗萨、克莱尔谷的5倍。于是河地葡萄酒产区和散装葡萄酒、廉价葡萄酒挂上钩,即使河地葡萄酒果香浓郁、单宁成熟,很受大众消费者的欢迎。

“河地”这个名字的来源比较有意思,是查尔斯特(Charles Sturt)上尉命名的。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就是为了纪念查尔斯特为澳大利亚做出的贡献而命名的。

Charles Sturt, Riverland

查尔斯特出生在孟加拉(其父亲在东印度公司工作),五岁的时候回到英国,寄养在亲戚家。查尔斯特生性好奇、喜冒险,后来追随威灵顿将军参加了滑铁卢之战。战后荣升为上尉,1827年押解罪犯从英国来到澳洲。来到澳大利亚后,查尔斯特就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阳光充沛、土地丰腴的地方,并在政府的资助下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探险。

查尔斯特来到澳洲后认为澳洲中间有内陆海(其实四面环海的澳洲中间是沙漠)。查尔斯特和同伴多次乘船沿河流西下,寻找内陆海,然后他们发现了墨累河,当然还有土地平坦宽广、水源充足、特别适宜定居的河地。

查尔斯特发现河地后,人们陆续来到河地定居。河地大片的土地被开垦用于种植柑橘、苹果、葡萄等,政府也通过津贴的方式帮助来南澳的人在河地安家。一战和二战后,为了奖励为国家浴血奋战的归国战士,澳大利亚通过“战后战士安置计划”让归国战士在平坦、肥沃的河地安家立业。

Riverland, Wine region, Australia

河地大陆性气候,海拔仅20米,阳光充裕,土地肥沃,便利的灌溉优势,每公顷能高产20多吨,既是她的优势,也是她致命的弱点。酒庄宁愿把来自河地的葡萄酒标识为“南澳”、“东南澳”,也不愿意标上“河地”的名字,河地默默地为他人做嫁衣裳。人们一边啧啧称赞“南澳”、“东南澳”葡萄酒的物美价廉,一边诟病河地的高产。就是这样一个出身高贵、后来又为南澳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河地,在葡萄产业中被“完美地雪藏”了。

Riverland, Wine region, Australia

河地尴尬的处境,受害的是河地的葡萄果农和河地的酒庄,得益的是来河地淘金、借机压价的澳洲超级大酒庄。例如拥有奔富品牌的富邑集团(Treasury Wine Estates)。这些大酒庄对河地没有反哺,只有索取,河地渐渐失去了她昔日的芳华。河地当地的中小型酒庄面临自身定位的困境。克雷斯(Chris Grigoriou)是河地Portia Valley酒庄的庄主,在河地拥有很多葡萄园。克雷斯出生在河地,在河地成家立业,对河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河地的葡萄品质优良,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贴心酒。

Chris Grigoriou, Riverland

河地葡萄酒协会(River land Grape&Wine Association)的执行会长Chris Byrne表示:为了河地产区未来的发展,推动河地产区葡萄种植者和酒庄的密切合作是协会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呼吁向中国市场大量销售河地葡萄酒的美誉、富邑、保乐力加、卡塞拉等超级大酒庄,在利用河地葡萄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能让中国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知道葡萄来自哪里;也请懂得回馈那些默默奉献的像河地一样的产区。

 

发表于《酒典》105期

《酒典》,有益有趣的葡萄酒杂志

2001创刊

品酒会企业特刊视频酒区旅游酒庄买卖

www.winemagcn.com

 

作者简介:李木水(Mushui Huanmei Li),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从事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研究;葡萄酒专栏作家,澳大利亚葡萄酒促进协会执行会长(Wine Australia Promotion Association);英国葡萄酒及烈酒高级品酒师。

作家其它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