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丝路葡园,陇上酒香 Wines in Hexi Corridor, Gansu, China

作者: Jan        来源: 《酒典》www.winemagcn.com|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

《酒典》记者在多次走访了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的酒庄后,曾在2016年撰写过一文《荒漠葡萄酒,一个新的商机?》(刊发于《酒典》92期,可在《酒典》官网www.winemagcn.com查阅),文里列举了中国荒漠酒庄之范例、外国荒漠酒庄之范例,以及谈论到“荒漠风土+有机农业”之发展、“荒漠酒庄+西北旅游”之发展。

2019年10月正值河西走廊第九届有机葡萄美酒节之际,《酒典》记者又到访甘肃武威了解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近况。

 Wines in Hexi Corridor

当千年历史撞见太平盛世 History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 Nowadays

说起武威,许多人并没有印象。但一说起凉州,笔者立即想起了凉州词,觉得诗情画意扑面而来。其实,两者是同样的地方。

从唐代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再到宋代陆游的“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这些凉州词总让人想到边塞情结、家国情怀。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如果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不足以让你窥探到历史的浩瀚,那么当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马家窖文化(约5200-4000 年前)的旋涡纹双耳彩陶罐、东汉的青铜器马踏飞燕、西夏的刻花折枝牡丹纹金碗和穿绿松石金耳链、元代的青花瓷、清代的乾隆款珐琅驯马薄胎瓶等稀世珍品在此重现人间时,你能不惊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它们静静躺在武威博物馆里,虽然沉默却诉说着千言万语。或精美绝伦,或古朴沧桑,或鬼斧神工,或匠心独运……笔者心神震荡。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更别说这里还是大航海时代以前中原通往西域、欧亚的丝绸之路的要道,还拥有见证了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白塔寺。

一瞬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大江东去,时光来到21世纪。甘肃这块丘壑纵横中藏着数千年历史文明的“陇”地也迎来了太平盛世。虽然说国家重磅推出的“一带一路”使人遥想起武威曾是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其中一个咽喉要道、繁华古都,但是21世纪的我们不需要梦回大唐——因为现在才是最美好时代的开启。

当葡萄酒农业恰逢有机 Organic Farming in the Vineyards

悠悠丝路,巍巍祁连;大美凉州,塞外酒乡;河西走廊,陇酒飘香:这里是葡萄树最爱扎根的贫瘠土地。有一个很滑稽的现象:世上有许多本来应该因为土地贫瘠而贫穷的地方,却因为葡萄酒而一跃成为世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典型代表地之一就是法国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当笔者站在教皇新堡那块遍布大颗大颗鹅卵石的土地上时,脑子里想的是:这块不毛之地之所以能富甲一方,葡萄酒功不可没。

跟整个西北一样,干旱少雨、日照强烈、土地贫瘠、病虫害困扰较少,也是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总体特征,因此在此实施有机农业也比较容易。对于有机这个概念,笔者在寻问当地酒庄的工作人员时,他们反问:其实有机具体是指什么呢?笔者一时无言以对。

人人都可以把有机挂在唇边,但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有机具体是指什么。是的,如果你不去申请有机认证,了解得到有机认证需要什么条件,就不会知道有机具体是指什么。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一理念在全球蔓延。取得有机认证,可以说自己是有机;没有取得有机认证,并不代表自己就不是有机。这是因为取得有机认证费用太高昂了,还因为气候风土使得当地农业早在“有机”这概念流行或诞生之前就不知不觉秉承着有机耕作,种种因素使得酒庄即使实施有机种植却没拿到有机认证——这放在国内外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气候、风土的迥异,有些产区想要执行有机种植有点困难,有些产区则易如反掌。而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的绝大部分地区则幸运地是后者。

因此,有机与其说是一种认证,还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对地球的呵护,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当然,放在商业上也是商家耍的一种花招、一种营销方式。

然而,有机葡萄酒并不一定比非有机葡萄酒获得更大的市场。商家可以把它当作噱头,然而主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还是葡萄酒本身的口感。笔者喝过国内外一些有机酒、自然酒,虽然这些葡萄酒酿得颇费心思、得来不易,但口感并不一定适合普罗大众。

当黑品乐葡萄扎根甘肃 Pinot Noir in Gansu

河西走廊又与西北其它葡萄酒产区有所不同。笔者发现当地酒庄似乎非常重视黑品乐(Pinot Noir,又译黑比诺、黑皮诺)这个葡萄品种,且酿出的黑品乐酒总体来说表现不差。

众所周知,黑品乐是出了名的“伤心葡萄”,娇贵难种植、难酿好。它并没有像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西拉(Syrah)那样在全球广泛种植,因为适应性差,对土地、气候挑三捡四,只在法国勃艮第(Burgundy)、美国索诺玛(Sonoma)、新西兰等少数国家或产区表现较为优异。国内产区也不见得将其重点培植,除了甘肃。河西走廊的几个代表性酒庄,如威龙、皇台、莫高,都酿造不少黑品乐;其中莫高把黑品乐当作旗舰葡萄品种,而皇台酿酒车间一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黑品乐是她认为在河西走廊表现最佳的葡萄品种。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Wines in Hexi Corridor

而威龙的马瑟兰(Marselan)则让笔者有点惊喜。马瑟兰这个葡萄品种在国内产区悄然兴趣,有人认为它或能成为中国的旗舰葡萄品种,像马尔贝克(Malbec)之于阿根廷,佳美娜(Carmenere )之于智利,金粉黛(Zinfandel)之于美国,西拉之于澳大利亚,雷司令(Riesling)之于德国,桑娇维斯(Sangiovese)之于意大利。国内确实有一批马瑟兰迷,对它的执着酿造或饮用与其说是一种理想,不如说是一种情怀。那就静观其变吧,时间会证明一切。

Wines in Hexi Corridor

据说西拉在甘肃也表现很好,但可惜此行并没有喝到。笔者到访国外产区,酒庄庄主、酿酒师会开所有酒款或相当数量的代表性酒款(包括顶级酒)来供远道而来的客人试饮。但走访国内产区,试喝到的酒款不多,且低端酒为数不少。因此笔者建议,如果想要通过类似推广活动尽可以大地达到宣传效果,最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试饮多些酒款并提供中高端酒以供品试、鉴定。

当葡萄酒产业结合旅游 Wine & Tourism

在中国,葡萄酒总是小众的,然而旅游则是大众的。所以毫无疑问,葡萄酒产业需要结合旅游业。

知名公众号“星球研究所”里提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甘肃有着大片干旱的土地、漫天的风沙以及荒凉肃杀的边关”,然而在他们看来,“甘肃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融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而且愈多元愈美丽”。

既然甘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都能吸引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人前往。敦煌的飞天传说、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张掖的丹霞地貌,甘南的拉卜楞寺,嘉峪关,祁连山脉及大草原,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大漠戈壁……这些远比当地葡萄酒著名。

如何把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与甘肃旅游业挂钩起来,使得人们一想起甘肃的旅游,除了想起莫高窟、嘉峪关、丹霞地貌、拉卜楞寺,还想起那里的酒庄;使得人们一说起甘肃的饮食,除了想起兰州牛肉面,还想起那里的葡萄酒……如同美国纳帕谷(Napa)、法国波尔多(Bordeaux)、德国莱茵高(Rheingau)、南非及澳洲众多知名酒谷有完善的葡萄酒旅游线路那样,与酒结合的行程增添了当地的独特魅力,美景、美酒与美食的交相融合为游客带来了额外的乐趣,培育了更多的葡萄酒爱好者。相信这同样能助力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未来的发展。

 

《酒典》记者注:对葡萄酒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感兴趣可登陆《酒典》官网www.winemagcn.com查阅美国葡萄酒教授兼作家Liz Thach撰写的《全球葡萄酒旅游12大最佳应用》(上、下)、笔者撰写的《大势所趋?葡萄酒旅游热席卷全球》。

 FINE WINE AND LIQUOR MAGAZINE

相关文章